【摘要】醫養結合是在提供傳統養老模式所包含的養老服務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醫療和康復服務,是新時代保障老年人健康、幸福權利的重要措施。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黨和政府更需不斷完善政策,遵循公平普惠的原則,將政府主導和全社會廣泛參與相結合,打通養老服務工作的“堵點”,消除“痛點”,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關鍵詞】醫養結合 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健康是人類享受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礎和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這是中共中央針對中國老齡化程度日趨加深的實際,落實“為人民健康服務”宗旨而提出的方略。新時代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大健康產業隨之成為熱門產業,為老齡人提供醫療、預防、康復、養生等服務的醫養產業成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健康服務均等化、人口老齡化、創新引領仍然是大健康產業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進一步推動大健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塑造適合中國國情的醫養模式也成為關注的重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發展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發展方向
按照國際通用的劃分指標,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就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時,便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社會。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征是速度快、程度深、規模總量大,呈現高齡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和未富先老態勢。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相關數據顯示,2001—2010年我國老齡化程度年均增加0.2個百分點,2011—2018年年均增加約0.4個百分點,2019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2.6%,較2018年上升0.7個百分點。
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趨加深,2022年將進入占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占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后持續快速上升至2050年的29.5%、2060年的35.2%。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3.76億,2058年達4.14億的峰值,屆時大致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中國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2019年中國老齡化程度高于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2.2個百分點,同時,由于家庭規模縮小,家庭養老負擔重。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殘疾老年人逐年增加。根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超過4200萬失能老人和超過2900萬80歲以上老人,合計占到總老年人口的30%。這個龐大的群體不僅需要解決生活照護問題,更有對醫療服務、康復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農村留守老年人家庭、獨居老人家庭,由于缺乏照顧、精神慰藉及對病痛的治療,農村老人自殺率很高。
我國是慢性病大國,現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人、糖尿病患者1.14億人,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醫養都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較長時期以來,我國的養老院只提供養老服務,而醫院只提供醫療服務,這種“醫養分離”的狀況,使得養老院里的老人經常要奔波于家庭、養老院和醫院之間,不僅得不到及時救治,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負擔。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養老院不能提供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也造成許多老人將醫院當成養老院,即使病治好了,也要占著床位不出院,導致醫療資源無法發揮最大效益。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5張,同比增長10%。但我國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卻達到48%左右,床位空置率嚴重的養老院主要是沒有醫療服務的相關支持。
為解決這一突出問題,需要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可以為他們提供體檢等保健服務進行健康監控,“防未病、治小病、促保健”,早發現早治療,推進醫療服務的前端化,有效治療慢性病,既節約了醫療資源,緩解了我國醫療資源不足矛盾,降低了患者醫療費用,也提高養老院的利用率。根據國際國內權威機構統計,在疾病預防上每投入1元醫療費用將節省8元。如果每個老年病人每月100元投入,全國每年將節約醫療費用4.32萬億元。醫養康養相結合將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舉措,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國醫養產業開啟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人民健康是重中之重,黨中央提出了大健康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目標,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強化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家把健康權視為人的基本權益加以保護,不僅要解決人民看病吃藥問題,而且要提供保障人民身體和精神健康的社會福利,促進從食品安全到生態環境都有益于健康事業的發展。
保障老年人健康是全民健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2013年國務院首次為養老服務業引入“健康理念”,除要求醫療、養老機構之間加強合作外,還建議在兩者之間建立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將老年慢性病等病種納入管理范疇,推動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轉診與合作;此外,建立涵蓋老年病醫院、康復療養機構、老年護理院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醫養融合發展。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將醫養結合界定為養老服務工程的一部分,強調各項政策措施需以老年人的健康為核心,首次提出將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列為被照顧對象。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還需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的功能,并制定相關試行標準。2016年制訂的《“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鑒于中醫藥從本源上、整體上防病治病、強身健體,能夠有效應對眾多常見病、慢性病、疑難病、危急重癥和重大傳染病,且治療費用低的優勢,《規劃》特別指出推動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基地。